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财经金融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金融 - 内容展示
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经济聚焦)
时间:2025年10月09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5      

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5%

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记者 汪志球 刘以晴


  拥有2万余人的光电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建成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等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吉林一号”海量遥感数据为农林、环保、文旅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今年上半年,吉林省长春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110.86亿元,同比增长6.5%;长春市2024年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今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正抢抓产业发展机遇,以“光”筑梦,打造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

  ——编  者  

  

  一块玻璃——

  精密加工,为卫星配“眼角膜”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橙色机器人正在作业,只见操作台上,一块4开画纸大小、深黑色的镜片被打磨成型。“这是反射镜,是卫星的‘眼角膜’。”公司光学加工技术负责人李岩介绍,反射镜可以将卫星采集到的地球光谱信息,精准收录进相机,进而生成图片。

  高清的遥感影像依赖高精度的反射镜加工技术及加工设备,纳米级的加工精度则是团队奋力攻关的方向之一。为避免进口设备存在的工序不可控、采购费用高、维修周期长等问题,公司光学加工核心技术团队开始自研国产智能加工机器人。历经数千次调试,智能加工机器人终于投产,助力反射镜主镜加工时间从大约半年缩短到一个半月,加工成本降低两成。

  由长光卫星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部组件国产化率已达100%,“吉林一号”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70多年前,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在长春熔制成功。如何将光辉历史、丰富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长春市发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18条”等政策举措。由长春光机所等单位共同出资成立的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累计孵化企业百余家。此外,脱胎于长春光机所,长光卫星等一批光电领域公司发展壮大。

  “光电信息产业是长春市科研实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方述华介绍,长春市财政每年投入逾6亿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一个传感器——

  创新研发,产学研一块使劲

  在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检测室里,检测人员身穿防尘服,仔细观察手中的位移传感器生产样品……位移传感器不大,但对数控机床等重大装备而言,它相当于设备的“眼睛”,直接影响着加工精度。

  近年来,禹衡光学承担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的多个重大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研制出光栅尺等系列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长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禹衡光学总经理盛守青介绍,“政府帮我们和长春光机所等科研院所及吉林大学等高校建立联系,在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多个部门帮助下,企业还参与了多个项目。”

  依托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机所等高校院所,长春市持续汇聚全国光电领域顶尖研发力量。截至目前,长春市在光电信息领域拥有两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50人、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3000余人,在高性能传感器等12个高精尖特领域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此外,长春市还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组建光电信息产业“一会三联盟”(科创联盟、企业联盟、基金联盟以及专家委员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产学研一块使劲,持续强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一项计划——

  聚焦前沿,拓展行业空间

  在长春新区,一场讨论会正在展开。来自希达电子、荣德光学等企业的工作人员聚在一块,畅聊产业发展、市场导向、科研进展。

  长春新区集聚光电信息企业360余家,类似的讨论会时常出现。“增加交流,既是寻找合作机会,同时也能打开思路,为下一代产品布局。”希达电子副总经理常亮说。

  近年来,长春市加快光电信息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力争在交叉和细分领域形成更多突破点。2023年,长春发布《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关键领域,推进集成电路高端化发展、激光及新型显示与照明规模化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汽车电子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融合化发展。

  行动计划还提出,到2025年末,实现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超千家的“双千”目标。长春市在光电信息领域积极谋划专业化、特色化的产业承载空间,加速建设长春新区、经开区、汽开区、净月高新区和中韩示范区“4+1”产业核心区。

  “面向新能源智能汽车、光电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我们支持企业自主攻关或产学研联合攻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要以机制创新,打破体制发展障碍。”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表示,力争到“十五五”末,长春市光电信息企业数量和综合产值分别突破1500家和1600亿元。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9日 11 版)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人民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