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头城市发展的历史长卷中,东河区三官庙片区犹如一枚珍贵的文化印章,深深镌刻着“走西口”这一中国近代重要移民浪潮的印记。
老包头走西口文化历史街区位于包头市东河区三官庙社区,西临福徵寺,东与转龙藏隔河相望。街区也位于曾经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棚户区之一的北梁棚户区,2013年实施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时,街区作为文物被保留下来。
作为全国最大棚户区改造中精心保留的“活态文物”,这里的一砖一瓦仍镌刻着晋商驼队的铃响和走西口人的乡愁,更见证着两百余年来包头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城市的沧桑巨变。
走进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留给包头的痕迹在这里随处可见,位于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1号的白家大院,院子宽28米,进深80米,是一个二进式的四合院,院子保留了非常多精美砖雕,是现今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处院落,也是电视剧《安居》的取景地。
据街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街区是老包头传统民居建筑群的典型代表,也是包头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和历史遗产,街区建筑群共19处古居民院落,由召梁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四道巷以及两端的东西街道组成,总建筑面积约3.64万平方米,文物本体面积总占地1.59万平方米,两百多年来,这里一直是老包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改造前,街区同北梁棚户区其他房屋一样,没有供暖、燃气等公共设施,供电线路老化,污水横流,垃圾露天堆放,甚至因街区房屋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搬迁后,部分房屋便存在垮塌问题。
为了力求还原旧时风貌,当地坚持“修旧如旧”,房屋采用原始工艺修缮补砌,运用桐油断面工艺对门窗进行处理,室内铺装使用青砖铺地,院内地面使用尺二方砖墁地,屋顶使用简板瓦房屋;墙体内墙刮白,外墙酥碱砖剔补等传统工艺进行修缮,复建的卫生间、墙体坚持与街区整体风貌保持一致;优化房屋内部时保留原有的墙体、椽梁,复原山西民居四合院民俗文化符号性的文化元素,以达到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建筑历史真实感。
2025年1月19日,老包头走西口文化历史街区正式开街运营。修缮后的房屋,既保存了原有的晋系建筑风格,又兼具包头本土特征,汇聚了老字号店铺、传统手工艺作坊,增添了文化休闲氛围,全方位呈现了走西口的历史进程与文化价值。
开街当日,游客人流量便突破7万人次。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等节假日,街区又策划了“相约原点,寻根包头”“相约原点,元宵闹起来”“情满三官庙”“歌游内蒙古——畅游西口·嗨购五一”等活动150余场,6月20日起举办的2025包头首届青岛啤酒嘉年华,更是实现人流量18.94万人次。街区运营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约112.3万人次,街区内消费约419.46万元,带动消费3180.07万元。
随着这片承载着老包头发展记忆的土地焕然新生,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以独具特色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座承载着走西口精神的街区,正以历史为魂、以文化为脉,为包头打造出一张独具魅力的文旅新名片,让人们在青砖灰瓦间触摸西口古道的岁月温度,在市井烟火中感受老包头的生机与活力。(张雪冬、赵梦月、苗阳、孟佳澍)
新媒体责编:于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