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地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要闻 - 内容展示
在未来之城感受未来影像魅力
时间:2025年09月10日      来源: 河北日报      浏览:13      
摘要:8月22日至24日,永不落幕的北影节之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在未来之城雄安举办。这场以“科技赋能光影 解码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电影盛会,不仅汇聚国内外优秀科幻影视作品与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佳作,更让观众在雄安感受光影艺术的无限可能。

在未来之城感受未来影像魅力


在未来之城感受未来影像魅力

——永不落幕的北影节之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观察

8月22日至24日,永不落幕的北影节之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举办。图为观众观看参加展映的优秀电影作品。

8月22日至24日,永不落幕的北影节之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举办。图为观众观看参加展映的优秀电影作品。

电影季期间,观众观看高校动漫作品评选优秀作品展。 本组图片由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组委会提供

电影季期间,观众观看高校动漫作品评选优秀作品展。 本组图片由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组委会提供

8月22日至24日,永不落幕的北影节之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在未来之城雄安举办。这场以“科技赋能光影 解码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电影盛会,不仅汇聚国内外优秀科幻影视作品与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佳作,更让观众在雄安感受光影艺术的无限可能。

来一场科技与艺术的沉浸之旅

千百年来,承载着人类奇思妙想的故事流传广泛,盘古开天、夸父追日……时至今日,我们也从未停止过对未来的想象与期待。

8月23日下午,雄安华润绿色建筑展示中心二层多功能厅里,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科幻展映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其中,根据著名科幻作家韩松的代表作品《地铁》改编的短片受到观众热议——

一辆地铁进入永无尽头的运行隧道,拥挤在车厢里的乘客从人变为非人,“进化”或“蜕变”为新的物种。“原来看过这部小说,作家的创作灵感源自2001年北京罕见大雪引发的地铁人潮场景,展现了韩松独特的黑暗科幻风格。改编为AI影片,感觉画面很有视觉冲击力、科技感,挺过瘾!”现场观众张玮说。

这场为期3天的电影季活动,设置了“天坛映像”特别放映、科幻短片大赛评选单元路演、AIGC科幻展映、荣耀颁发典礼等单元,以丰富多元的内容板块,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技与艺术的沉浸之旅,全方位呈现中国科幻与AIGC领域浪潮奔涌、生机盎然的创作生态与无限可能。

“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永不落幕品牌的重要延伸,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探索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国际电影节运行中心主任崔岩说,这项活动依托雄安新区的未来城市定位,推动电影产业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深度联动,助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影像产业生态圈。

活动中的“天坛映像”特别放映单元,特别邀请了《云霄之上》《回西藏》《大突围》等多部电影的导演、制片人等到现场,与观众分享从剧本最初构思到镜头语言运用的创作细节。

8月23日下午,在“天坛映像”特别放映活动中,一部斩获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编剧奖的影片《大风杀》受到影迷们关注。

黄沙漫卷的戈壁滩上,男主角紧握锈迹斑斑的猎枪,指节泛白。他突然侧身翻滚,随即抬枪、瞄准、扣扳机,动作一气呵成。马队中一人应声坠马。

“电影结尾部分的大风沙特效,灵感来源于哪里?”

“影片中大风沙袭来的特效,既要符合自然规律,也要与电影主题相呼应——那些象征苦难与挫折的事物,最终都被这场黑色风暴所席卷。”

在影片结束后的主创见面会上,面对雄安影迷李宗成就《大风杀》中的特效应用抛出的问题,该片制片人薛亮详细解读了特效细节中的寓意。

这场科技与艺术的沉浸之旅,得益于雄安新区正在培育的“永不落幕的北影节之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文化品牌。借助这一平台,更多优秀的电影人才和项目来到雄安,合力共建雄安科幻影视产业生态,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影视文化品牌。

前沿技术打开创作新思路

未来影像电影季,是一场光影的盛宴。当AIGC短片勾勒元宇宙边界,当科幻叙事预演人机共生的明天,我们清晰地看到:科幻艺术正以其独特的预见性与批判性,启迪人们思考如何将前沿技术应用于未来生活。

近年来,科幻作品跨主题、跨领域的多元化趋势明显。以往常见的星际探索、外星文明题材依旧热门,但更多作品聚焦于探讨人类与科技深度融合下的社会伦理、虚拟现实对现实生活的冲击等。

在此次参赛的科幻作品《熵裂种籽》中,天才博士研究发现名为端粒酶的物质,可以抑制变异,使人获得永生……

“端粒酶是一个专业术语,可以抑制端粒的丧失,这样可以通过某些状态达到永生,那么熵和端粒是啥关系?”8月24日下午的科幻短片评选单元路演中,主创代表张晨分享创作心得后,担任本场活动评委的中国科幻“三巨头”之一——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与其现场交流。

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科幻短片大赛自启动以来,面向全球影视创作者与科幻爱好者公开征集作品。在近一个月的征集期内,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参赛作品。最终《救猫咪》《不可控核聚变》《新世界的边缘》《溯回记》《虚幻之翼》等17部科幻作品获奖。这些影片均呈现出将前沿技术与人文思考交融的特点。

记者发现,此次电影季的参赛作品中,不少使用了AI技术进行辅助创作。科幻短片《新世界的边缘》部分内容使用AI进行制作。“是科技让科幻世界更具想象力,也让更多创作者的作品得以呈现在大家眼前。”该片主创代表森川介绍。

随着AI的发展,经其制作的文字、图片、视频在影视领域广泛应用,让更多优秀科幻影片走进大众视野。其中,绚烂的画面效果、大量科技元素的赋能,成为当前科幻影片的一大亮点。

“AI技术赋能科幻影片很有优势,因为未来的东西在我们脑海里没有固定的画面,未来人长什么样,未来的工具、道具都没有固化的概念,靠你的想象力来发挥,AI可以助力并更有效率地实现。”张晨说。

科幻与未来之城的双向奔赴

“2020年第一次来雄安去规划馆看建筑设计,感觉很有科技感,其中有一栋建筑我还设计到作品里,这次到雄安居然看到这栋建筑。”曾创作雄安题材科幻影片《黑门》的导演徐一超说。

《黑门》以雄安2058年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充满科技感与人文思考的未来世界。徐一超认为,雄安整个城市的规划理念、建筑设计理念,特别是雄安人的风貌,都会成为全新的、独特的科幻创作沃土。

雄安新区作为未来之城,科技创新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许多科技项目产业在这里落地,为科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价值。

《流浪地球》《唐人街探案2》主创之一,资深制片人、监制王佳任对此深有体会:“雄安的生态环境很好,城市绿化设计亮眼,走到哪里都能发现公园,完全可以作为科幻影视剧的取景地。”王佳任特别提到雄安的地标性建筑“金芦苇”和城市计算中心“城市之眼”,“‘城市之眼’这座建筑具有很强的科幻感,我在那里拍了很多照片,这一定会成为我今后作品创作中应用到的元素”。

对于雄安新区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打造有特色的电影季,王佳任认为:“雄安科技创新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节可以成为这个城市元素存在,这里年轻人也多,相信也有一批热爱影视的年轻人。”

去年在首届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中凭借作品《充满希望与坚持》获奖的青年导演刘泰风,本届电影季再次来到雄安。提及对雄安的印象,他说,去年首次来到这里就震撼于这座城市的设计感:“它的设计充满希望和个性,符合年轻人对未来的想象。”

此次重返雄安,刘泰风欣喜地看到有更多创新的火花在此绽放,有更多的梦想和蓝图已成为现实:“这里是一座科技与人文共同交互的梦想之城。我们用电影镜头记录人生百态,而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在演绎着平凡又伟大的故事。”他建议来到雄安的青年创作者用镜头捕捉这座城市的创新律动,用故事传递这里的奋斗精神。

从“金芦苇”的现代线条到“城市之眼”的数字瞳孔,从无人驾驶的智能路网到超大规模地下管廊,它们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更是科幻创作中最鲜活的原型与素材。光影交织,城市拔节生长;一片热土,梦想生生不息。(记者曹铮 见习记者郝金钰)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河北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