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门诊手术室护士长马丹(右)和同事刘志伟核对出诊箱中的物品。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河北省各地基层医疗机构陆续上线“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线上下单、线下上门服务,将医院内专业护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让基础护理惠及更多人,既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也是医疗资源和医疗系统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创新变革。
当护士们背着护理箱穿梭在大街小巷时,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医疗护理,更是一份对生命的尊重。
覆盖面越来越广
元氏县居民张先生的父亲今年75岁,因中风后遗症导致行动不便,长期留置胃管和尿管。
“这些导管每隔一段时间就得维护一次,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护理人员来操作。”张先生说,他父亲年纪大了,经不住频繁地往医院跑,还可能有交叉感染风险。
8月25日,张先生通过元氏县总医院第二院区(元氏县中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下单“互联网+护理服务”,选择了更换胃管和尿管的服务项目。
接到订单后,元氏县总医院第二院区(元氏县中医院)护理部根据护士的排班情况以及专业技能,将订单分配给脑病科主管护师杨雪莎。
杨雪莎先是通过线上平台与张先生取得联系,获悉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后上门服务。
到达张先生家后,杨雪莎仔细评估了张先生父亲的身体状况,熟练地为他更换胃管和尿管,并讲解了日常护理要点。
以前,对不少老年人来说,去医院看病往往是一件复杂的事。如今,有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让老人省去了不少麻烦。
近年来,河北省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陆续上线“互联网+护理服务”,让越来越多“银发族”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
看似简单的护士上门护理,其实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护理服务从医院到基层、到社区、到家庭的衔接,保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是推动护理资源下沉的有益探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离老百姓最近的临床和预防平台,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凸显社区医疗优势。
去年11月,石家庄市长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线“互联网+护理服务”,依托医联体单位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依托该平台,他们将进一步完善社区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
需求与服务质量双重保障
8月24日,河北省胸科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王倩为该院出院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不到10分钟,完成尿管留置。
“多亏出院前护士告诉我们医院可以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这样一来,比我们去医院省时又省钱。”患者家属王女士说。
对于慢性病患者、术后康复患者以及行动不便人群来说,定期护理和医疗支持必不可少。
不仅如此,便捷的护理服务,降低了群众就医成本。一些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在想办法为患者进一步减轻负担。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健康护理需求,河北省中医院创新“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模式,推出了中医护理团购、一次预约多项护理服务项目、常见症状中医护理等三种护理服务预约模式。其中,以家庭为单位、以群体为单位(限三人以内)的中医护理团购,可以实现多人预约,只需支付一次出诊费的服务,为患者节约就医成本。
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深受群众认可,服务项目也在不断扩充。
邯郸市中心医院根据患者需求,把该院“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从最初的基础护理扩展到涵盖母婴护理、康复护理、引流管护理以及陪诊服务等32个服务项目;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上门护理服务项目由最初的28项增至45项……
一次上门护理服务,怎样保障护理质量?
元氏县总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高阁欣介绍,该院从护理评估到操作执行,从护理操作到医疗废物处理,每个环节都有规范和标准,护士完成护理操作后还需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上传护理记录,确保形成完整的服务闭环。
尽管上门服务和院内服务的技术标准完全一致,但因为护理环境等客观条件存在差异,参与上门护理服务的人员,均需要经过培训、实践、考核等层层筛选。
“目前医院有77人参与服务,全部具备主管及以上技术职称,拥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总护士长闫灵君介绍,对于PICC维护、伤口换药、新生儿护理、中医护理等专科项目,他们还要求护士持有省级或市级专科证书。所有护士都经过医院统一组织的岗前培训和准入考核,确保服务质量。
平台与机制不断完善
“现在收费越来越合理了,我们承担的费用也相应减少。”采访时,石家庄市桥西区居民张女士说,她家住在石家庄市西二环外,但距离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的医院只有十分钟车程,按照以前以二环内外定价标准,她需要支付最高档上门服务费,现在她只需要支付最低档位的费用。
近年来,“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的政策在不断完善。
去年11月,国家医保局编制印发《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其中就“上门服务费”进行明确,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为出行不便的老年人等院外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所定价格涵盖医疗机构派出医务人员的交通和人力资源成本,收费采取“上门服务费+医疗服务价格”的方式,提供的医疗服务、药品、医用耗材等,收费适用本地区执行的医药价格政策。
这样一来,不仅将上门服务费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以患者家到医院的公里数为标准分档收费,还解决了上门服务费的发票问题。
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8月初,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一上线,就接到了不少订单。
“无菌敷料、消毒液、绷带……”8月19日14时,石家庄市第三医院门诊手术室护士长马丹和她的同事刘志伟再次核对出诊箱中的物品,确保所需物品一个不少。
他们将要为裕华区居民洪先生提供上门换药服务。离院前,马丹打开了全病程服务平台,点击开始服务后,系统自动开启全程录音功能,服务全流程可追溯。
对护理服务的全过程留痕,不仅可以保障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对象人身权益,还可以保障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春花介绍,该院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通过调阅护理评估单和记录单、录音等方式,实施技术主管、项目主管和护理部主管三级质控,确保护理服务的专业和安全。
对于患者而言,“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越好用、安全保障内容越全面,预约操作就越便捷。
今年1月,石家庄市鹿泉区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与鹿泉人民医院协同发力,创新推出融合线上诊疗与线下护理的“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不仅提供线上问诊功能,同时推出了“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
记者走访发现,河北省各家医院根据自身情况探索不同路径:有的在第三方公司既有手机应用上直接加载服务选项;有的依托自有互联网医院新建“上门护理”服务端口;有的专门开发“互联网+护理服务”应用程序。
不少受访者期待,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深入推进,这项服务能通过政府进一步统筹,实现更好发展。(记者赵泽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