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地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要闻 - 内容展示
盐碱地里来了“数字哨兵”
时间:2025年08月01日      来源: 河北日报      浏览:11      
摘要:“瞧!今年的玉米茎秆多粗壮,叶片厚实还有光泽。”旧城镇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黝黑的脸上淌着汗珠,却掩不住兴奋。“能有这么好的长势,真是沾了科技的光!”他说。

盐碱地里来了“数字哨兵”


7月25日,在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农田四情监测站内,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崔素倩查看设备运行情况。本报记者 王雅楠摄

7月25日,在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农田四情监测站内,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崔素倩查看设备运行情况。本报记者 王雅楠摄

7月25日,河北省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盐碱地里,成片的玉米已经长过了腰。

“瞧!今年的玉米茎秆多粗壮,叶片厚实还有光泽。”旧城镇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黝黑的脸上淌着汗珠,却掩不住兴奋。“能有这么好的长势,真是沾了科技的光!”他说。

继续往地里走,在农田一角,一个由白色栅栏围成的四四方方的区域格外显眼。记者注意到,栅栏内安装着大大小小不少设备。“这儿是农田四情监测站,俺说沾了科技的光,指的就是它。”刘玉锁笑着说,大家喜欢把它们比作“哨兵”,专门在地里“站岗放哨”。

此时,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崔素倩,正在地里查看这些设备。她告诉记者,这些设备装着传感器,能实时采集风速、光照、雨量、温湿度等数据,可以通过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让管理者及时掌握田间信息。

栅栏内的设备,各有各的用处。来到一个一人多高、上面装着光伏板的设备前,崔素倩告诉记者,这是物联网虫情测报灯,可以智能识别虫害种类和数量,实现虫情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前不久,这台设备刚立了功。”崔素倩介绍,6月10日、11日,连续两天的监测数据显示二点委夜蛾成虫日捕捉量超10只,系统随即发出黄色预警。这种害虫的幼虫主要啃食玉米苗的茎秆,严重时会造成缺苗断垄。他们第一时间指导农户开展精准防治,避免了一场虫灾发生。

现在,玉米正处于拔节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期。“过去,防虫最让人犯难,全靠肉眼观察,‘打早了虫没来,打晚了虫成灾’的事免不了发生。现在有了‘数字哨兵’,实时监测预警,精准防控病虫害,让稳产丰产更有保障啦。”刘玉锁说。

仙庄片区盐碱耕地共7600余亩,大多采取旱碱麦、玉米一年两季轮作。黄骅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依托农田四情监测站,利用大数据技术,给旱碱麦和玉米施肥、虫害防治等提供精准指导方案,让种地变得更科学、更高效。“今年全村的旱碱麦实现了大丰收,俺家的旱碱麦亩产达405公斤,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刘玉锁说。

走出农田四情监测站,不远处的玉米地里,竖立着一排太阳能杀虫灯。“这20台杀虫灯是新安装的,白天靠阳光蓄能,晚上能诱杀趋光性害虫。”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种了30多年地的刘玉锁深有感触地说,从“望天收”到“云种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底气更足啦!(记者王雅楠)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河北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