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容展示
山区小县来了省城专家(大健康观察)
时间:2025年07月29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13      
摘要:大暑时节,骄阳似火,家住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茶园小镇的陈阿婆正为出门看病发愁。她愁的不是医院,也不是药费,而是天太热。“上午早早出门看了病,但医院熬药需要时间,拿药得等到下午或第二天了。就说下午拿吧,这天气太阳底下站几分钟都会中暑,隔天来拿,又担心熬好的药变质。”她说。

海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山区小县来了省城专家(大健康观察)

人民日报记者 周亚军


  省医专家指导白沙分院开展腺样体消融术。

  陈泽福(左一)在义诊。

  大暑时节,骄阳似火,家住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茶园小镇的陈阿婆正为出门看病发愁。她愁的不是医院,也不是药费,而是天太热。“上午早早出门看了病,但医院熬药需要时间,拿药得等到下午或第二天了。就说下午拿吧,这天气太阳底下站几分钟都会中暑,隔天来拿,又担心熬好的药变质。”她说。

  高温带来的烦恼,医院也有。白沙有400多座山,老百姓居住分散,各个乡镇卫生院都面临着药材、药品保存不当造成浪费的压力。从县医疗集团来讲,各乡镇患者有多有少,有的乡镇,药剂师一天也配不了几副药,存在人力资源浪费。

  医患两端的烦恼正随着海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而改变。2023年,海南依托省直管县、医疗体系扁平化的特点,组织省城大医院一插到底,分片包干帮扶县医院。当年8月,来自海南省人民医院的22名专家进驻白沙县医院,不到两年时间,随着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等能力提升,呈现出患者回流不断增多,群众就医满意度和体验感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

  急群众所急

  立足实际搞创新

  当陈阿婆来到白沙县医院茶城院区,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大夫开好处方后,轻点鼠标上传到县医院药房,经审方之后统一煎煮统一配送,诊完病直接回家就行了。

  记者来到白沙县医院智能共享中药煎煮中心一探究竟,只见药剂师轻点设备,机械臂自动抓取药包投入药桶,设定的煎药时间一到,机械臂很灵活地抓取药包沥干,药液经过管道自动灌装进400毫升的小瓶。药房门口等待的邮政车辆会根据需求将药品配送到各乡镇卫生院或老百姓家门口。

  如此一来,群众看病之后不用等待拿药了,乡镇卫生院也省了药剂师配备,避免了药材保存不善造成的浪费。在白沙,像陈阿婆这样的事儿还有不少。

  居民符宇博说:“县医院过去没有儿科,内科医生也就看一下普通感冒,稍微重一点的疾病就不敢看了,要往儋州或者海口医院跑。出趟门,全家总动员,费时费力,有时没有床位,进退两难。”

  专家组进驻后,儿科很快设立。作为省里的遗传罕见病专家,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生陈泽福致力地方罕见病筛查、阻断。“目前已经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村卫生室初步诊断后转到县医院,县医院确诊后组织线上多学科会诊,解决病患外出就医不便的难题。”陈泽福说,“随着危急重症救治水平的提高,已有多例新生儿重度窒息、肠套叠、ABO溶血、呼吸衰竭等患儿得到救治或康复。”

  “省城专家坐诊之后,改变了以往地毯式检查,避免了大处方和不合理用药。次均住院费用连续两年低于全国水平。”海南省人民医院白沙分院院长王开琼说,专家组多措并举——药品、手术用耗材,比价全国集中采购,二次议价降费;规范诊疗行为,辅助药品可用可不用的,严格限制;坚决取消与医生绩效收入挂钩的事项……

  据统计,2023年白沙县医院门急诊人次为16万,到2024年底,门急诊人次增长到20万,增加了4万多人次;白沙县医院2022年的次均住院费用是7666元,2023年下降到6686元,2024年降至5370元。

  手把手传道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痛——痛——好痛呀!”

  “现在活动下看看。”

  “咦,好像好点哦,又不痛了,怎么回事?”

  在白沙县医院茶城院区,省医派驻专家、茶城院区负责人吴薇薇一边给患者扎浮针,一边不忘向身旁的县医院医生、学徒李健讲解:“这是一位‘网球肘’、肱骨外伤的患者,中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针灸,但是疗程比较长,浮针通过针体在皮下浅筋膜层进行扫散,能够快速减轻疼痛,也缩短了治疗疗程,减轻了患者负担。”

  托管白沙县医院后,海南省人民医院实施学员导师双向选择,主打授之以渔。他们还通过义诊、线上培训、技术提升等方式,提升乡镇和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县乡村优质医疗服务体系。七坊镇木棉村卫生室医生陈富因此收获了可以24小时使唤的“神秘帮手”。他指着一台5G一体机说:“这是我们村里的一个大专家。”

  “过去,患者来了只能量个血压,遇到胸痛等紧急情况,只能转到乡镇,乡镇不行了又跑县里。跑来跑去,最佳抢救时间就错过了。现在培训过后,遇到胸痛患者,两分钟就能做完心电图检查,通过县医院或者省医院专家远程协助诊疗之后,只要确诊是心梗,第一时间就能给患者使用急救药品。”陈富说。

  去年,在白沙的乡村,5G一体机使用人次达到1.5万,极大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

  “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的推行,密切了县域医共体协同联动发展,增强了乡村两级的医疗服务能力。”省医派驻专家、白沙分院医管中心主任周钰说,“全省目前通过验收授牌的胸痛救治点共有21家,白沙就占到了13家。”

  制度保障支撑

  绘就医改同心圆

  “我们每周末都搞义诊,拎着各类检查设备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跑。”王开琼说,专家组已开展义诊巡诊189场次。

  为推动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等资源要素逐级下沉,海南将16个市县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片区,由省内最强的3家省属医院分片帮扶。下派期间,省医院给专家们停处方,以便专心投入基层医院帮扶。

  此外,海南省卫健委还联合海南省医保局设置了“同病同价”的29种基层病种,作为不轻易外转病种,引导省医院精准帮扶县医院。省财政专门拿出补助资金,并按年度绩效考评发放,保障派驻专家的收入不低于省医院水平。

  一开始沉下来,省里来的专家还担心影响教学和科研,没多久就发现基层大有可为。省医专家、黎族医药负责人陈星余说:“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助力黎医传承,让更多群众受益。”

  省医派驻专家不仅重新筹办了茶城院区,而且在建设中医馆的同时推动黎医传承,已经推出了一些黎药院内制剂,还同广东省中医院附属海南医院、海南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了黎医疗法的产学研合作。

  随着县医院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群众的认可度显著增加。托管之前,2023年1—7月,乡镇卫生院上转县医院的患者只有7例,县医院几乎没有上转省医院的患者。托管一年多时间,乡镇卫生院上转县医院495人次,县医院上转省医院126人次,大部分患者留在了县里,另一方面,省医院下转回县医院20人次,分级诊疗和上下转诊机制已取得初步成效。

  (本文配图皆由海南省人民医院提供)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